細說軍人終身俸

  首先想問:「年金」和我們軍人有什麼關係?
  打從我入伍從軍,我所聽過、所了解的就只有「終身俸」。
  什麼是終身俸?
  看得懂中國字的讀者都明白。
  不過請注意,不是所有職業軍人退伍以後都有終身俸,那有許多條件,諸如年資、考績、升遷要符合一定的標準。而據國防部統計,只有二至三成的退伍軍人擁有終身俸,其餘毫無選擇的只能支領一次性的「退休俸」。
  如今政府使用「年金」,一傢伙涵蓋軍公教,其心機之深,實在令人感嘆!
  年金直覺讓人聯想到老人年金、老農年金、國民年金……,如此一來,管他是誰、身分為何,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所有人都享有年金的福利。
  明白嗎,「年金改革」四個字代表的是:你們軍公教和一般老百姓沒有任何差異。
  再由此導出「如果你們多領,其他國人就得少領」的不正確邏輯。
  我不得不佩服,政府高層有一批「玩弄文字」的高手,單單是「年金改革」四個字就把軍公教打趴在地上,其實他們真正做的是:大幅刪減軍公教終身俸!
  其次,請大家想一想軍人終身俸的歷史。
  早年現役軍人支領的薪水、退伍軍人支領的終身俸與退休俸,三者都來自中央政府每年編列的預算,這個又稱作「恩給制」(如圖一)

圖一:恩給制示意圖。
  恩給制的好處是:只要國家財政不垮,軍人薪水與終身俸的來源就沒有問題。
  後來在民國85年取消恩給制,改實施「儲金制」──退伍軍人終身俸的來源,由現役軍人與政府,每月各繳納某固定比例的薪資成立「軍人退撫基金」支付。
  由於法律不溯既往,儲金制實施以後有新制與舊制之分,細講起來十分複雜,然若把退撫基金單獨挑出來,再簡化彼此關係的示意圖如下:

圖二:儲金制示意圖。
  請注意圖二,如今政府口口聲聲的「破產」,指的是「軍人退撫基金」將要破產,而不是「國家財政」要破產。
  再以台灣負債比例,不單無法和希臘相提並論,甚至「遠低於」日本、美國、法國、德國、英國,以及新加坡等國家。
  也因此,以「不進行年金改革,台灣財政將希臘化」,實有危言聳聽之嫌。
  當然,軍人退撫基金即將破產,怎麼說都對不起國人。
  至於破產的原因,繳得「低」當然是原因之一,不過那是次要的,真正的問題出在國軍近二十餘年推動的裁軍計畫。
  二○○○年以前,國軍總人數約四十餘萬人。
  二○一二年以後,國軍總人數大約降到二十萬人。
  請再回頭看儲金制實施的時間:一九九六年。
  實施之初是四十餘萬人繳費,有多少退伍軍人領終身俸呢?
  依據銓敘部的資料,二○○二年為五萬多人。
  如今有多少人?
  同樣依據銓敘部資料,二○一六年上半年已超過二十八萬人。
  換言之,二○○二年時是四十萬人繳費,五萬人領錢,當時的退撫基金當然沒有問題。如今卻是二十萬人繳費,二十八萬人領錢,如此你再傻、再呆也能明白,除非太陽從西邊升起來,否則軍人退撫基金必定破產!
  可是……,現在重點來了,軍人退撫基金破產的原因,是軍人繳得太少,或軍人裁員太凶?
  政府有檢討「裁員」的問題嗎?
  當年許多軍官都未達到「限齡」退休的年紀,為了配合裁軍的大政策,許多人半推半就地選擇了提前退伍。
  為什麼選擇提前退伍?
  因為他覺得「升官無望」,國家保證的「終身俸」也可維持溫飽。
  如今政府大刀一砍,狠狠來個「腰斬」,這合情合理嗎?
  正如同A公司因為經營不善,必須大量裁員,以「持續發放三年的全薪」做為鼓勵員工自動退休的誘餌。可是等到大量員工退休,事隔一年,公司又以「財政困難」為由,說必須改成發放「半薪」。
  如果你是退休員工,你認為合理嗎?你能接受嗎?
  更何況,政府口口聲聲「財政要破產」、「台灣要希臘化」,為什麼在此同時,國防部卻花幾千億研發教練機、自製潛艦、更新坦克……
  真沒錢嗎?
  這好比前述裁員A公司,以財政困難為由改發半薪,同時卻又大量採購新機器與新設備──果真如此,當初被公司騙得提前退休的那群員工,可能服氣嗎?

  軍人退撫基金是即將要破產,然而那是高層裁軍的「自作自受」,罪魁禍首絕非我們軍人本身。
  別忘了大量裁員必定會經過一段陣痛期,這是當初決定裁員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正如同今日的年金改革,未來也必定會面對三大問題:
  一、消費市場急速冷凍(持續地、每年減少軍公教近兩千億元的消費)
  二、軍公教士氣低迷(老的走不掉,年輕的升不了),貪污之風再起。
  三、優秀人才不再投入軍公教。
  可以預見,未來的國防力量垮了、行政效率低了、教育水平完了!
  最終的後果是什麼呢?
  揮動年金改革大旗的政府,由於缺乏經驗、沒有遠見,可能將國家帶往萬劫不復之地!

  最後再講一點或許不太正確的想法。
  細心觀察政府操作年金改革的過程,深深感覺執政黨有一群「好勇鬥狠、工於心計」的聰明人。
  果真如此,我有一句話相勸: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否則,最終承擔失敗的,恐將是過於算計的那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