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日標題,以為我要談什麼「高水準」話題嗎?
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先講三個發生在我身邊的小故事。
A是成功的企業家,計劃到大陸開分店,幾經奔波,最終選擇上海市,也找到適當的開店地點。
簽署租約以前張三特別詢問房東,這裡能否從事他所欲投資的行業?
房東再三保證沒問題。
A信以為真,然而簽約後才發現,上海市新近頒布一條規定,他租的那棟大樓不可從事他所欲投資的行業。
不得已,A和房東打起官司,訴訟期程長達兩年多,最終不單判定他必須依約補足租金,還要加上毀約的賠償金,前前後後損失台幣兩億多元。
B從事國際貿易,主要在進口,偶爾也轉銷到大陸。
兩年多以前他賣了一批貨到湖北,總價十二萬人民幣。
B依約交貨,買主收到購買的物品後卻拒付尾款四萬元。
說「拒付」也不對,而是透過各種理由,好比說某物品有什麼問題,請B派技師到大陸維修;某物品缺什麼配料,請B補寄過去;某物品使用後的性能和說明書的內容不一致……。
不管什麼理由,總之買方始終都有理由,因而到今天兩年多,買方就是不付尾款。
C是投資客,早年立足於北台灣,最近五年轉戰對岸。
去年他在杭州買了一棟舊樓,經過大肆整建裝潢,轉手以五百萬人民幣賣給當地的一家公司。
卻不料,對方僅僅付了頭款兩百萬元,然後假藉各種理由拒付剩餘款項。
甚至到了今天,那家公司已經搬入大樓,在那裡上班七個多月,仍拒付尾款三百萬元。
為什麼談以上三個小故事?
不久前台灣股市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遊戲公司「樂陞」在「百尺竿頭」收購案失敗之後,短短三十個交易日股價暴跌80%。
很不幸,我小兒子工作的公司就是樂陞。
事件發生以後我非常關注與樂陞有關的新聞,其中一條是樂陞於今年3月,以台幣29.7億出售子公司Tiny Piece予大陸某公司。對方依約付了7.7億元頭款,之後一拖再拖,從原本合約規定的7月、8月、9月,一直到今天還沒支付尾款22億元。
看到這新聞我不由擔心起來,於是拿起電話,詢問我那位很有投資經驗的朋友C。
我好奇的問題是:樂陞最終會收到22億元尾款嗎?
聽完我的問題,C鐵口直斷道:很難吶!
緊接著,他講出前面轉售大樓的故事。
那是他血淋淋的教訓。
商人唯利是圖,商場無奇不有,拖欠尾款不付的花招本來就不少見。然而令C意外的是,購買大樓的是當地一家頗具知名度的大公司,前來洽談的幹部個個西裝筆挺、高學歷、面貌清秀,講起話來斯斯文文。
「我完全沒有想到,這些高學歷知識分子也不講誠信。」C感嘆道:「我現在才明白,許多大陸商人把『拖欠尾款不付』當成是一種正正當當的商業技巧。他們能拖一天就拖一天,最起碼能賺一點利息錢。拖延的過程中希望能藉機殺價,至於最終目標,當然是根本不付。例如收購Tiny Piece的大陸公司,他們巴不得把樂陞拖垮。萬一樂陞垮掉,他們還須付22億元尾款嗎?」
我從商的朋友不多,和對岸有商業往來的朋友更少。
少數幾個之中,幾乎個個都有慘痛的經驗。
是對岸不誠信?
或我們太天真?
看到這,明白今天文章標題為「文化」的理由?
當你所處的環境大部分人都如此想、如此做,日久就會形成一種文化。
一旦變成文化,便無所謂對與錯。
對許多大陸商人而言,拖欠尾款不付是從商的一種技巧,不用白不用,也只有傻瓜才不用。
今天(寫作之日為10月10日)是中華民國一○五年國慶,談這話題特別有意義。
兩岸雖同文同種,但經過近60年的分裂分治,如今已形成兩種不同的文化。
什麼是民主,國家的未來又該往哪兒走?
對岸有對岸的想法。
台灣有台灣的想法。
由於文化不同,任一方都很難要求對方認同自己的看法。
假如能老死不相往來,那也罷。
假如不得不交往,那就要小心。
小心什麼?
不要堅持自己的立場,硬是要求對方接受自己認定的制度與思想。
北京如此,台北也如此。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五年生日,我衷心期待兩岸能求同存異,攜手共同追求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先講三個發生在我身邊的小故事。
A是成功的企業家,計劃到大陸開分店,幾經奔波,最終選擇上海市,也找到適當的開店地點。
簽署租約以前張三特別詢問房東,這裡能否從事他所欲投資的行業?
房東再三保證沒問題。
A信以為真,然而簽約後才發現,上海市新近頒布一條規定,他租的那棟大樓不可從事他所欲投資的行業。
不得已,A和房東打起官司,訴訟期程長達兩年多,最終不單判定他必須依約補足租金,還要加上毀約的賠償金,前前後後損失台幣兩億多元。
B從事國際貿易,主要在進口,偶爾也轉銷到大陸。
兩年多以前他賣了一批貨到湖北,總價十二萬人民幣。
B依約交貨,買主收到購買的物品後卻拒付尾款四萬元。
說「拒付」也不對,而是透過各種理由,好比說某物品有什麼問題,請B派技師到大陸維修;某物品缺什麼配料,請B補寄過去;某物品使用後的性能和說明書的內容不一致……。
不管什麼理由,總之買方始終都有理由,因而到今天兩年多,買方就是不付尾款。
C是投資客,早年立足於北台灣,最近五年轉戰對岸。
去年他在杭州買了一棟舊樓,經過大肆整建裝潢,轉手以五百萬人民幣賣給當地的一家公司。
卻不料,對方僅僅付了頭款兩百萬元,然後假藉各種理由拒付剩餘款項。
甚至到了今天,那家公司已經搬入大樓,在那裡上班七個多月,仍拒付尾款三百萬元。
為什麼談以上三個小故事?
不久前台灣股市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遊戲公司「樂陞」在「百尺竿頭」收購案失敗之後,短短三十個交易日股價暴跌80%。
很不幸,我小兒子工作的公司就是樂陞。
事件發生以後我非常關注與樂陞有關的新聞,其中一條是樂陞於今年3月,以台幣29.7億出售子公司Tiny Piece予大陸某公司。對方依約付了7.7億元頭款,之後一拖再拖,從原本合約規定的7月、8月、9月,一直到今天還沒支付尾款22億元。
看到這新聞我不由擔心起來,於是拿起電話,詢問我那位很有投資經驗的朋友C。
我好奇的問題是:樂陞最終會收到22億元尾款嗎?
聽完我的問題,C鐵口直斷道:很難吶!
緊接著,他講出前面轉售大樓的故事。
那是他血淋淋的教訓。
商人唯利是圖,商場無奇不有,拖欠尾款不付的花招本來就不少見。然而令C意外的是,購買大樓的是當地一家頗具知名度的大公司,前來洽談的幹部個個西裝筆挺、高學歷、面貌清秀,講起話來斯斯文文。
「我完全沒有想到,這些高學歷知識分子也不講誠信。」C感嘆道:「我現在才明白,許多大陸商人把『拖欠尾款不付』當成是一種正正當當的商業技巧。他們能拖一天就拖一天,最起碼能賺一點利息錢。拖延的過程中希望能藉機殺價,至於最終目標,當然是根本不付。例如收購Tiny Piece的大陸公司,他們巴不得把樂陞拖垮。萬一樂陞垮掉,他們還須付22億元尾款嗎?」
我從商的朋友不多,和對岸有商業往來的朋友更少。
少數幾個之中,幾乎個個都有慘痛的經驗。
是對岸不誠信?
或我們太天真?
看到這,明白今天文章標題為「文化」的理由?
當你所處的環境大部分人都如此想、如此做,日久就會形成一種文化。
一旦變成文化,便無所謂對與錯。
對許多大陸商人而言,拖欠尾款不付是從商的一種技巧,不用白不用,也只有傻瓜才不用。
今天(寫作之日為10月10日)是中華民國一○五年國慶,談這話題特別有意義。
兩岸雖同文同種,但經過近60年的分裂分治,如今已形成兩種不同的文化。
什麼是民主,國家的未來又該往哪兒走?
對岸有對岸的想法。
台灣有台灣的想法。
由於文化不同,任一方都很難要求對方認同自己的看法。
假如能老死不相往來,那也罷。
假如不得不交往,那就要小心。
小心什麼?
不要堅持自己的立場,硬是要求對方接受自己認定的制度與思想。
北京如此,台北也如此。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五年生日,我衷心期待兩岸能求同存異,攜手共同追求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