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說的麻將,不是到賭場打麻將,而是一般的家庭麻將。
看看前述六項原則,多麼的簡單、多麼的明確,又多麼的牢不可破!
誰覺得哪一項不對嗎?
有趣的是,同樣的原則如果轉換成「從政」,竟有意想不到的巧合與貼切。
我們一項一項檢視:
一、氣氛和諧
從事政治協商的政治家,不應該抱持和氣的態度和對手溝通嗎?
推推擠擠、吵吵鬧鬧,可能協商出什麼好結果?
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必須能夠掌握「以和為貴」的溝通原則。
二、打牌有打牌的規矩
打牌有打牌的規矩,從政也有從政的規矩。
好比說選舉──候選人的資格、競選經費募集與使用、選舉期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每一項都有明確詳實的規定。
至於當選,進入議會,「議事」也有議事的規定。
三、都得坐下來,不可以動不動就掀桌子
議事的時候是不是大家都得「坐下來」,充分討論之後再進行表決?
即使明知自己屬於少數,也應尊重多數人的表決結果。
動不動就掀桌子,阻止表決進行,是成熟的民主政治嗎?
四、進一張、打一張,有進有退
政治協商是有進有退的拉扯過程。
堅持自己立場,不肯退讓分毫,獲得共識的機率可能高嗎?
五、都在做牌,都想贏
誰沒理想、誰沒抱負,誰又沒有從政的目標?
不同的政治團體就如同不同的牌友,每個人都在做牌,都想贏。
當你在努力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中,是不是該尊重別人的理想呢?
六、先胡牌者勝,願賭服輸
民主政治就是理性協商、投票表決,最終「少數服從多數」。
每個人都想贏,然而開票的結果如果是少數,就必須具備願賭服輸的氣度。
看到這裡,你應明白今天我談這話題的原因了吧?
台灣目前的政治風氣,幾乎和前面六項原則背道而馳。
例如不同黨派間的政治協商,幾乎都是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選舉與議事規定,也沒有多少從政者真心誠意地遵守。
而一旦自己所屬的政黨屬於表決的少數,翻桌、拆麥克風,甚至大打出手的畫面從不少見。
又有多少從政者具備「進一張,打一張」的妥協精神?
每個人都只重視自己的理想,從不知尊重別人的理想。
最糟糕的是「願賭卻不服輸」──萬一自己的理想與抱負無法實現,十之八、九就來個「大決裂」。
麻將是賭博的一種。
賭博的確不好。
然而把打麻將的精神發揮在從政,也就是麻將政治學,是不是現今台灣所有從政者最該學習的一門功課?
你和親友打過家庭麻將嗎?
即使不曾,也應大概了解打麻將的原則。
不是輸贏幾台的打牌規則,而是打麻將的基本原則。
大略上來講,家庭麻將有以下六項原則:
一、氣氛和諧
幾個牌友聚在一起,大夥一邊打牌一邊聊天,不僅現場氣氛和諧融洽,還可以培養感情。
贏牌固然是大家努力的目標,但沒有那麼嚴重。
如果某個牌友像吃了炸彈,一邊打牌一邊發脾氣,別人願意和他打下去嗎?
二、打牌有打牌的規矩
打麻將不是亂打,它有嚴格而且明確的規矩。
好比說什麼是「吃」、什麼是「碰」、什麼是「槓」、什麼是「搶槓」、什麼是「聽」、什麼是「胡」、什麼牌型有幾台……,管他有理無理,只要坐上牌桌,所有人都得遵從打牌的規矩。
三、都得坐下來,不可以動不動就掀桌子
打麻將有一張桌子、四把椅子,四個牌友都要圍著桌子坐下來。
管他牌好牌壞,有無胡牌的希望,任何人都不可以掀桌子、耍無賴。
四、進一張、打一張,有進有退
打麻將最基本的規矩就是:進一張、打一張。
進一張,就有胡牌,也就是贏的可能。
如果不胡,就必須打一張。
打一張,就有放炮,也就是輸的可能。
五、都在做牌,都想贏
誰打牌只想陪朋友消磨時間,完全不計較輸贏?
果真有這種人,請告訴我,我希望能和他打幾圈麻將。
即使不在乎金錢輸贏,也不可能忽視胡牌,尤其是自摸的快感吧?
六、先胡牌者勝,願賭服輸
除非和局,否則每一把牌都有輸贏。
先胡牌的人就是勝者,贏錢。
萬一放炮,或是胡牌的人自摸,輸家就得付錢。
不可以賴帳,不可以拒付,因為願賭服輸。
即使不曾,也應大概了解打麻將的原則。
不是輸贏幾台的打牌規則,而是打麻將的基本原則。
大略上來講,家庭麻將有以下六項原則:
一、氣氛和諧
幾個牌友聚在一起,大夥一邊打牌一邊聊天,不僅現場氣氛和諧融洽,還可以培養感情。
贏牌固然是大家努力的目標,但沒有那麼嚴重。
如果某個牌友像吃了炸彈,一邊打牌一邊發脾氣,別人願意和他打下去嗎?
二、打牌有打牌的規矩
打麻將不是亂打,它有嚴格而且明確的規矩。
好比說什麼是「吃」、什麼是「碰」、什麼是「槓」、什麼是「搶槓」、什麼是「聽」、什麼是「胡」、什麼牌型有幾台……,管他有理無理,只要坐上牌桌,所有人都得遵從打牌的規矩。
三、都得坐下來,不可以動不動就掀桌子
打麻將有一張桌子、四把椅子,四個牌友都要圍著桌子坐下來。
管他牌好牌壞,有無胡牌的希望,任何人都不可以掀桌子、耍無賴。
四、進一張、打一張,有進有退
打麻將最基本的規矩就是:進一張、打一張。
進一張,就有胡牌,也就是贏的可能。
如果不胡,就必須打一張。
打一張,就有放炮,也就是輸的可能。
五、都在做牌,都想贏
誰打牌只想陪朋友消磨時間,完全不計較輸贏?
果真有這種人,請告訴我,我希望能和他打幾圈麻將。
即使不在乎金錢輸贏,也不可能忽視胡牌,尤其是自摸的快感吧?
六、先胡牌者勝,願賭服輸
除非和局,否則每一把牌都有輸贏。
先胡牌的人就是勝者,贏錢。
萬一放炮,或是胡牌的人自摸,輸家就得付錢。
不可以賴帳,不可以拒付,因為願賭服輸。
看看前述六項原則,多麼的簡單、多麼的明確,又多麼的牢不可破!
誰覺得哪一項不對嗎?
有趣的是,同樣的原則如果轉換成「從政」,竟有意想不到的巧合與貼切。
我們一項一項檢視:
一、氣氛和諧
從事政治協商的政治家,不應該抱持和氣的態度和對手溝通嗎?
推推擠擠、吵吵鬧鬧,可能協商出什麼好結果?
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必須能夠掌握「以和為貴」的溝通原則。
二、打牌有打牌的規矩
打牌有打牌的規矩,從政也有從政的規矩。
好比說選舉──候選人的資格、競選經費募集與使用、選舉期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每一項都有明確詳實的規定。
至於當選,進入議會,「議事」也有議事的規定。
三、都得坐下來,不可以動不動就掀桌子
議事的時候是不是大家都得「坐下來」,充分討論之後再進行表決?
即使明知自己屬於少數,也應尊重多數人的表決結果。
動不動就掀桌子,阻止表決進行,是成熟的民主政治嗎?
四、進一張、打一張,有進有退
政治協商是有進有退的拉扯過程。
堅持自己立場,不肯退讓分毫,獲得共識的機率可能高嗎?
五、都在做牌,都想贏
誰沒理想、誰沒抱負,誰又沒有從政的目標?
不同的政治團體就如同不同的牌友,每個人都在做牌,都想贏。
當你在努力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中,是不是該尊重別人的理想呢?
六、先胡牌者勝,願賭服輸
民主政治就是理性協商、投票表決,最終「少數服從多數」。
每個人都想贏,然而開票的結果如果是少數,就必須具備願賭服輸的氣度。
看到這裡,你應明白今天我談這話題的原因了吧?
台灣目前的政治風氣,幾乎和前面六項原則背道而馳。
例如不同黨派間的政治協商,幾乎都是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選舉與議事規定,也沒有多少從政者真心誠意地遵守。
而一旦自己所屬的政黨屬於表決的少數,翻桌、拆麥克風,甚至大打出手的畫面從不少見。
又有多少從政者具備「進一張,打一張」的妥協精神?
每個人都只重視自己的理想,從不知尊重別人的理想。
最糟糕的是「願賭卻不服輸」──萬一自己的理想與抱負無法實現,十之八、九就來個「大決裂」。
麻將是賭博的一種。
賭博的確不好。
然而把打麻將的精神發揮在從政,也就是麻將政治學,是不是現今台灣所有從政者最該學習的一門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