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看到今日文章標題,你會以為我去了西藏,想談一談西藏的旅遊心得嗎?
  如果讓你產生這印象,對不起,是我之過。
  我不可能去西藏。
  不是不想去,而是我有嚴重的高山症。
  別說平均海拔四千公尺的西藏,縱然十五年前,我退休不久,隨老婆前往海拔三千公尺左右的九寨溝,高山症也讓我留下難忘的印象。開始時是眼球感覺腫脹,腫脹到後來產生似乎要破裂的疼痛,然後疼痛隨著神經往四方擴散,直到占據整個頭殼,再伴隨著陣陣反胃、噁心的嘔吐感。
  那是我今生第一次體驗「頭痛欲裂」的滋味。
  當然,一次經驗或許是巧合。
  特別是當年我正處健壯如牛的四十二歲,怎麼可能有高山症?
  或許是長途旅遊身體不適所使然吧。
  想歸這麼想,我心底難免起了警覺。幾年後前往雲南,某日爬玉龍雪山,導遊說那兒的平均高度超過四千五百公尺,我心底立即拉響了警報!
  這次我有備而去:先吞服可防高山症的中藥「紅景天」,口中再一路含著黑糖塊,然後五個玩伴還各買了一瓶氧氣。
  導遊的建議我全都照辦,以為萬無一失。卻不料搭纜車到了山巔,才走幾步,那頭痛欲裂、噁心嘔吐的感覺便如潮水般襲來!
  我當場停步,打開氧氣瓶,坐在路邊猛吸不已。
  同行玩伴除了我,另一人稍有不適,其餘三人都是健步如飛。
  那一趟玉龍雪山之行,我哪兒也沒去,一個人就吸盡三瓶氧氣,這才能勉強活著回到山腳。
  自此以後我對高山就敬而遠之,心底也清楚地明白:我終生都無法見證西藏之美!
  這是多麼令人懊惱的事啊!
  為什麼要花錢外出旅遊?
  不就是欣賞不同的景緻、嘗試不同的飲食、見識不同的文化──從這三個角度看,這世界除了西藏,還有哪個地方更值得遊客造訪?

相片一:令人心生嚮往的西藏。
  除此以外,我心底對西藏更藏了一份好奇。
  遠在十多年前,我看了本介紹西藏的書籍,內容是作者前往西藏旅遊的經歷,裡面有以下描述:

  藏民這一生,以至少能到布達拉宮朝拜一次為終生願望。
  不過,他們前往布達拉宮的方式不是坐汽車,不是騎騾騎馬,而「必須」是從自己住處,以最虔誠的「三步一拜」禮前往布達拉宮。
  請注意前述說明中的「必須」兩字!
  至於三步一拜禮,是藏民一邊念著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走第一步;接著雙手移至面龐之前,走第二步;而後雙手移至胸前,走第三步。走完三步,雙手向外展開,躬身前傾,膝蓋先著地,手臂打直往前伸,掌心朝下全身觸碰地面,額頭輕叩地面──如此周而復始,整個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朗誦聲不斷。
  明白了什麼是三步一拜禮,請設身處地想一想:那是何等的折磨!
  想不想試試看啊?
  別說幾十或幾百公里,只要繞著操場走幾圈,保證讓你刻骨銘心!
  更何況西藏山高路陡、氣溫酷寒,藏民又只能沿著石子路、柏油路步步前行,餐風露宿,行如乞丐,不想可知其過程必是極其艱苦的挑戰!

相片二:西藏最虔誠、最典型的三步一拜禮。
  雖然艱苦,但藏民正以這種極盡「自虐」的方式證明自己對佛祖的虔誠。
  請仔細看相片二,想一想藏民承擔的是何等折磨!
  這還不奇怪,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以下這段:

  就在作者搭車前往拉薩的路途中,半路碰到一位踽踽獨行,以三步一拜禮前往布達拉宮的藏民。
  出於好奇,作者停車和藏民攀談起來,這才了解幾個月以前,他帶著妻子與一兒一女,一家四口從數百公里外的家鄉出發,沿途因三餐不繼、氣候無常,先是瘦小的女兒病逝,接著是年幼的獨子病逝,不久前愛妻也因病相繼而亡。
  原本其樂融融的一家,為了信仰,如今只剩下他孤孤單單的一個人。
  即使如此,他依舊無怨無悔、沒有遺憾,也壓根不感覺自己犯了任何錯誤,就是一心一意朝著布達拉宮邁進!

  好令人感動啊!
  還令人感慨!
  更令人憤慨!

  你不憤慨嗎?
  這是什麼宗教,竟能把信徒洗腦成這副德行?
  不是洗腦嗎?
  如果這位藏民和我的背景相似……,或是換個比喻,我是現在我,不久前接觸藏傳佛教,乍然得到啟發變成虔誠的教徒,並發誓從西藏的邊區以三步一拜禮前往布達拉宮朝拜──果真如此,那才是真真正正、發自內心的信仰。
  唯有具備正常又邏輯的價值觀,了解世界到底是什麼樣,之後產生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
  可是絕大部分藏民呢?
  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所聽、所言、所信全都是藏傳佛教;那是一種日日夜夜、鋪天蓋地、無所不在的思想束縛,緊密地教導你什麼是罪惡、什麼是善良、什麼是業障、什麼是積善,你應為佛祖做出什麼貢獻、你應為來生做出什麼努力……
  對於宗教信仰、人生價值,純樸無知的藏民可曾有選擇的自由?
  這不是洗腦嗎?
  西藏是一個徹底封閉,又極度不公平的社會。
  處在這個社會最高層的是僧侶。
  僧侶不僅是藏民的思想導師,也是整個社會的統治階層。他們整日除了唸經誦佛,不參加任何社會生產。而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辛苦工作的信徒,縱然物質生活十分艱難,卻仍從微薄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有的還是一大部分),供養那群高高在上又無所事事的僧侶。
  如果僧侶只占藏民人口的一小部分,那也罷。
  西藏是全世界神職人員所占人口比例最高的社會。即使在中共統治,採取高壓大肆改造之後,如今僧侶仍占藏民人口的百分之三左右。
  假如台灣是西藏,僧侶所占的人口便超過六十萬人──足足是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總人數的三倍!
  這群人終生不事生產,完全仰賴他人供養,你認為公平嗎?
  不要站在宗教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請站在社會公平正義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也因此,對於西藏的管理,長久以來我站在中共這一邊。
  這和愛不愛中國無關。
  這完全是普世價值的基本觀念。
  我堅決地相信西藏是極其扭曲、極其封閉,又極待改進的被壓迫社會。
  或許這是錯誤又偏激的觀念,然而這觀念跟隨我良久良久,直到最近看了《名為西藏的詩》
  這本書的作者為茨仁唯色,藏民,一九六六年出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拉薩,一九八八年畢業於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學院」漢語文系,曾經擔任過記者、雜誌編輯──如此背景,算不算擁有正常又邏輯的價值觀?

相片三:作家茨仁唯色。
  《名為西藏的詩》描寫我完全不熟悉的社會,讓我得以了解藏民的內心世界。
  看完此書我才明白:我們常犯一個錯誤,習慣於站在自己的角度評論別人的問題。
  好比說身為父母的我們,習慣於從自己的經歷與體驗,決定孩子的未來該如何。
  殊不知處於今日巨變的社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們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對於西藏問題,北京政府會不會犯了類似的錯誤?
  特別是共產主義認為宗教是窮人的思想鴉片,因而自中共統治西藏以後,透過大量的現代化,試圖改變藏民的宗教思想。
  殊不知這些努力與付出,只是讓藏民過得壓抑、鬱悶、不快樂。
  不要懷疑,現代化入侵西藏以前,即使藏民的物質生活極其匱乏,然而他們的精神生活極其豐富,日子過得祥和、平靜、知足、認真、認命。

相片四:請注意西藏老人、小孩,以及僧侶的面容。
  甚至那些讓我們覺得荒謬至極、無法理解的三步一拜禮,藏民不僅甘之如飴,那根本是他們終生的追求與嚮往!
  


  什麼是美滿人生?
  不就是不被生活牽著走,而能照著自己決定的方式過日子?
  你能做到嗎?
  中共統治西藏以前,大部分的藏民都做得到。
  可是我們漢民族卻對藏民頤指氣使,認為他們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其實到底是誰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