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

724日,中國發表的國防白皮書提到「永不稱霸、永不擴張」,引起國內外媒體與戰略專家的懷疑。26日,「自由亞洲電台」透過電訪,將我以及另兩位專家的回答,寫了篇《大國攻略:中國軍力和美國相比,差遠了》(請參考文後附錄)。
報導受限於字數,難以完整呈現我的想法;因而撰寫本文,算是前文的補充。

中國漫漫五千年歷史,元朝是意外的篇章,來得又急又猛,消逝得更急更快。嚴格地說,元朝是蠻夷(蒙古人)侵略中國,再轉而征服歐亞的短暫過程,曇花一現,不應列入中國正史的一部分。
撇開元朝,中國歷代領導人,哪一個曾經採取「征服世界」的行動?
如果不曾出現一位,原因是什麼?
能力不足嗎?

十五世紀初,鄭和率領艦隊七下西洋,每一次都由兩、三百艘大小帆船,搭載官兵兩、三萬人組成,訪問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到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平均航程約兩年。如果了解那時世界各國的實力,定然會清楚,鄭和如果有野心,艦隊可如秋風掃落葉般地征服所到之處。
不要懷疑。
聽過赫赫有名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吧?
哥倫布首航由三艘帆船、九十個船員組成,航程七個月,比鄭和下西洋整整晚了八十七年。
八十七年是什麼概念?
如果鄭和不是太監,他孫子的孫子,大約與哥倫布同年。
同樣是艦隊,同樣是出海探險,鄭和前後七次,哥倫布前後四次。
鄭和艦隊不打、不殺、不搶……,官兵行為幾乎是今日的敦睦艦隊。
哥倫布艦隊首航回國,曉得蠻夷戰力薄弱,隨即擴大編組,次年帶領十七艘帆船,一千兩百名士兵,一路打、砸、搶、殺、姦、淫、擄、掠……,貪婪無度、殘暴至極!
兩相比較,說中國人酷愛和平,沒幾分道理嗎?

如果不是「能力不足」,中國歷代領導人缺乏征服世界野心的原因是什麼?
說穿了,其實是「沒有興趣」。
早年中國根本認為自己就是世界,其他民族全是蠻夷。
征服蠻夷有什麼好處?
要教化他們、管理他們、養活他們……,何苦自尋煩惱?管他去死去活,只要「人不犯我」,中國基本對外政策是不搭理他們。

除此以外,中國皇權至高無上,虎視眈眈者眾,因而皇帝必須把大部分的精力耗費在防範野心分子奪權篡位。
好比鄭和下西洋,不是為了敦親睦鄰,也無心宣揚國威,而是搜尋政變失蹤的建文帝——任他海角天涯,只要對皇權有威脅,上天入地都要消滅!

皇權是首要考量,其次是「穩定」——人民不要造反、不要鬧事,個個都能安分過日子。
很不幸,中國太大,人口太多,天災頻傳,各種政治問題又太複雜,「國泰民安」四個字對中國領導人就是一大挑戰!
好比說習近平,他必須養活十四億人口——從古至今,全人類歷史,曾幾何時哪一個國家的哪一個領導人,承擔過類似的責任?
如果習近平能夠帶領中國邁入現代化,讓窮鄉僻壤的老百姓都能溫飽,他在歷史上的地位誰人能及?
再假如,他能夠順利處理藏獨、疆獨、台獨,以及最近弄得灰頭土臉的香港問題,更甚至統一台灣,實現中國夢,這豈不是曠古絕倫的英武神勇?
如果你是習近平,會有征服世界的野心嗎?
吃飽了撐著啊!
中國現今的國力與國際地位,是近兩百年之最。假如習近平都難以生出征服世界的野心,其他領導人又如何能夠?

研判一個人未來的動向,首須了解他過去的待人處世。
研判一個「古國」未來的政策,首須了解她悠久的歷史文化。
從中國過去五千年的歷史來看,即使未來持續壯大下去,必也會保持「永不稱霸、永不擴張」的傳統。
講好聽的是中國酷愛和平,其實呢?對不起,家大業大,搞定內部已然不易,何苦再生事端,自尋煩惱?
很可惜,這講法很難讓西方世界接受。
人們習慣用「自己的行為模式」揣度別人怎麼做。
以鄭和艦隊的實力,為什麼不順勢征服世界——這問題讓哥倫布苦思百年,可能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不過,不要以為中國近幾年富了、強了,翅膀可以硬了。
和美國相比,差遠了呢!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二次大戰以後,美國國防支出始終排名全球第一。最近二、三十年,美國一國的國防預算就超過「排名後十國」加起來的總值——想想看,這是多少歲月、多少金錢、多少戰鬥、多少官兵生命……,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經驗與戰力。
中國呢?不過就是最近幾年起步,國防預算雖然年年增加,但去年(2018)僅約為美國的三分之一。
萬丈高樓平地起,中國的國防力量憑什麼一步登天?
想要超越美國,達到世界「一流」的水準,依習近平講法,得等到2050年。
這還須有三個前提:
一、     經濟持續成長。
二、     對外沒有大型戰爭。
三、     對內沒有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

2050年是三十年以後。
那時我已經九十二歲。
如果還活著,希望能看到這一天!

附錄:

《大國攻略:中國軍力和美國相比 差遠了》

2019/07/26  自由亞洲電台 

中國24日發表《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這是中國第10次發佈白皮書,白皮書特別將國防開支和幾個國家比較,強調軍費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以20122017年來看,平均比重約為1.3%,全球排行第6,低於俄羅斯、美國、印度、法國和英國,比德國和日本高。 

戰略鋒芒:劍指美國

白皮書指出美國奉行單邊主義政策,挑起並且加劇大國競爭,損害全球戰略穩定。白皮書說,亞太地區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給地區安全帶來不確定性。美國強化亞太軍事同盟,加大軍事部署和干預力度,給亞太安全增添複雜因素。

白皮書炮轟台獨,藏獨,疆獨,「堅決維持國家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此外也重申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書中提到中國國土安全和海外利益都面臨威脅,但軍隊現代化水準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差很大。

多位臺灣軍事專家評論《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在臺灣曾經擔任海軍成功級巡防艦「張騫」號首任艦長,也是上校退伍的黃征輝表示,中國軍力若和美國比「差太遠了」! 他指出習近平說過,中國軍力到2035年現代化,2050年才能達到一流,也就是說30年以後,才可能跟美國相提並論。他說中國的航母才剛起步,還差遠了,「別以為造出航母就能發揮戰鬥力,光是管理就有得學了。」

黃征輝另以核動力潛艦為例,他說中國的潛艦編號一直改變,顯示技術還不成熟。他指出美國同一型號的航母或艦艇,一次能建造多艘,代表技術十分成熟,他認為中國大概要到2050年,才可能建造出和美國一樣等級的航母,現在中國跟美國沒法比。他說軍事力量是累積起來的,不可能幾年突然翻身,特別是尖端技術。航母的技術美國領先太多,中國軍力沒法跟美國相比,但中國周邊小國,面對中國崛起當然忌憚,不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他認為中國自己的麻煩已經夠大,把自己搞好就不容易了。 

軍事崛起可面對周邊挑戰?

黃征輝看中國歷史,認為除了元朝是意外的篇章,各朝代的帝王都沒有野心征服世界。他說中國近年國力崛起,但它有台獨,藏獨,新疆等很多問題,最近香港問題更是嚴重。因此他認為中國當前最大目標是維穩,而不是對外擴張。他說中國的維穩經費絕不低於國防預算,中國把家裡14億人養好,安份過日子,已經是天大的挑戰。他認為中國當前沒有能力往外擴張。他說,臺灣只要不宣佈獨立,中國就不會動武,這次中國國防白皮書與上次相比,最大差異就是對台獨的批評加重了。

黃征輝說,中國富起來後自然會建設軍備,因為周邊情勢複雜而且太多爭議,釣魚島,南海,臺灣,韓國獨島(日本竹島)都有主權爭議,中國富國強兵之後肯定會「愈來愈凶」。

 事實上,中國軍力崛起已令周邊國家擔憂,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最近發表國情咨文指出,菲律賓無法阻止大陸漁民進入菲國專屬經濟區捕魚。他強調沒有應付任何南海戰爭的準備,菲律賓海岸警衛隊亦無能力在大陸控制的海域中,趕走大陸漁船。他甚至說,即使派出5艘新護衛艦,也會被消滅,因為中國的飛彈最快可以在7分鐘內到達馬尼拉。杜特爾特的說法被認為是他為了與北京交好的辯解,但是中國周邊國家確實對中國日漸壯大的軍力表達憂心。

在東北亞,中俄軍機23日進行首次的「聯合空中戰略巡航」,進入韓國空域,韓國戰機升空對俄機開火示警,中俄兩國表示未來戰略巡航將「常態化」。而在中俄軍機侵入韓國空域前,俄羅斯軍機6月下旬曾首次配合大陸遼寧艦前出西太平洋,派機「繞台」。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大衛森就此警告,中俄正借由「繞台」向美方傳達共同對抗美國的訊息。

此外,越南近日也與中國劍拔弩張,中國探勘船日前進入南沙群島萬安灘探勘石油,越南出動公務船阻攔,雙方船艦對峙。 

中國軍費之謎:有字天書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對於中國國防白皮書中公佈的國防軍費表示,不應看各國的軍費競賽,應看軍備競賽,因為軍費轉化成實際戰力要考量很多因素。何況中國因消費物價指數低於西方國家,購買力和軍職薪給都不同,很難進行比較。他說中國許多軍費使用在與軍力無關的專案中。中共183中全會發佈《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軍方的多項改革中有很多困難的專案牽涉到人員薪給和兵役制度的改革,都需要大量經費。他說中國軍費的使用極其複雜如同一部「有字天書」,外人難以看出玄機。

軍事專家亓樂義則指出,此次發佈的國防白皮書並沒有提及美國「印太戰略」的字眼,與上次2015年發佈的白皮書中提及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相比,今年顯然是不希望升高美中雙方的對立。

亓樂義認為,美國的印太戰略正在逐漸落實,美軍在西太平洋現在不僅有第七艦隊,最近三年,以東太平洋和北太平洋為主的第三艦隊已經到西太平洋巡航。他說,2018930日,美國「狄卡特號」導彈驅逐艦在南薰島海域,跟中國的「蘭州號」差一點相撞 ,狄卡特號就是第三艦隊的軍艦,而且它在201610月就曾前往西沙海域。他說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在2015年已公開說過,西太平洋的兵力光靠第七艦隊不夠,似乎有意整合第七艦隊和第三艦隊,並且加大防務。

亓樂義認為,近年中國外交戰略的手法更趨細膩,常以經濟在前,軍事在後。中國是否稱霸應取決於第三國的認知,而且當前中國海外利益有六兆美元資產,還有「一帶一路」項目,不可能單靠聯合國的維和部隊維護,中國軍事力量未來勢必向外幅射,中國稱不稱霸,有待歷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