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放下心中的藍綠,真心以愛臺灣,為我們子孫好的立場看這篇文章。
若想透過「非戰爭」手段解決兩岸問題,最可能的方式是談判。
談判時雙方必有各自的起點。好比勞資談判,資方同意加薪5%,勞方期望加薪15%,你來我往談判的結果,通常是各有退讓,以致最終加薪的幅度落在5至15%之間。
兩岸如果坐上談判桌,臺灣的起點……,也就是「最差底線」,當然是北京承諾的一國兩制。不過請注意:
一國兩制是談判的起點,不是必須接受的終點!
香港和臺灣的差異
香港是殖民地,從來不存在國家體制,當年回歸,香港人民沒有拒絕的權力。50年不變的一國兩制是北京寬宏大量的恩賜。
中華民國雖自1949年起僅有效統治臺灣,然而70年來仍保有實質國家主權的行使。如果臺灣接受一國兩制,是台北被迫送給北京的面子。
同樣是一國兩制,施與受的角色,香港和臺灣剛好相反。
北京千萬不可拿對香港的態度對待臺灣!
一國兩制內容
1980年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之後歷經漫長的40年,內容從不曾大幅度修正。綜合中國領導人歷次對一國兩制的談話,具體內容如下:
一、臺灣是政治實體,與殖民地香港不同,一國兩制的內容也不同。
二、統一後的臺灣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
(一)北京不干預臺灣地方事務,不派官員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臺人治臺)。
(二)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與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小市民的生活完全不變)。
(三)司法獨立,終審權在台北,不必到北京(什麼是犯法,台北說了算,北京不能也無法干預)。
(四)幣制不變,不必上繳稅收,若遇財政困難,中央還會酌情補助(當年鄧小平許諾這條件,似乎在講大話,如今呢?)。
(五)擁有自己的軍隊,但不得以中共為假想敵,也不可支助與中國敵對的國家(除了這兩個禁止,我們要幹什麼都是自己的事,因而擁有對「中國以外國家」的宣戰與終戰權)。
(六)黨、政、軍等系統不僅由臺灣自己來管,北京中央政府還要給臺灣人留出名額(政治獨立)。
與獨立國家差異及實質影響
一、一國兩制與獨立國家的差異如下:
(一)「國家」名稱改為「特別行政區」。
(二)政府組織與官員職稱相對改變。
(三)只擁有對中國以外國家的宣戰與終戰權。
二、實質影響
(一)外交:
1. 不再遭受打壓,也無須力拚金錢外交。
2. 駐外辦事處勢必增加,與國際互動更趨緊密,不管哪個層級官方人物出訪,全球通行無阻。
(二)國防:
1. 少了近在咫尺的強敵,國人的安全感勢必增加。
2. 縮減國防預算,改用於促進全民福祉。
應爭取條件
前述一國兩制是談判的起點,我們應爭取的終點應廣泛徵求各黨各派,以及各界人士的意見,粗略想想大致如下:
一、兩岸成立類似歐盟的邦聯制,或類似美國的聯邦制。
二、製定新國名、新國旗、新國歌。
三、製定共產黨「一黨專政」的落日條款,還政於民。
四、沒有類似香港「50年不變」的期限。
五、撤除所有針對臺灣的軍事設施。
六、協助臺灣加強防衛能力,例如售臺數艘柴油潛艦。假如北京認為不可能,請問軍事方面大陸以「強」對上臺灣的「弱」,如果強不信任弱,又如何要求弱信任強?
潛在危機與應對之策
一、潛在危機如下:
(一)臺灣心防瓦解。
(二)北京不守承諾,逐步進逼,也逐步收回臺灣的自主權。
二、應對之策就是前述六個「應爭取條件」。這些要求不在為難哪一個政權,因為:
(一)臺灣的民主不是北京的施捨。
(二)臺灣人民已經習慣了自由的生活。
(三)民主與自由是普世價值。
展望未來
如今有兩百萬臺商、眷屬、學生在大陸生活,小抱怨固然有,但有誰活不下去?或日子過得度日如年?
大陸早已不是水深火熱的鐵幕。
不單如此,自基督文明以來,中國的經濟曾經雄霸全球一千八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重重摔了一跤,再歷經不堪回首的列強割據、對日抗戰、國共內戰、文化大革命……,如今總算九死一生,重新站了起來!
短短三、四十年,中國不僅站了起來,還在快速向前邁進!
民主在今日傳媒發達的社會,很難走回頭路。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自成市場體系,只要不遭受重大戰亂,經濟應該越來越好。
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也是人性。
再簡單一句話:中國應該會越來越民主,越來越富庶,越來越文明。
沒有錯,世事難料。
大陸若無法邁入民主、富庶、文明的境地,兩岸就繼續維持幾乎等同「各自獨立」的一國兩制。假如沒有這種心裡準備,請記取婆媳相處的道理:
勉強住在一個屋簷下,日後不幸鬧翻,必定會相互仇恨,彼此咒罵對方,老死不相往來。與其如此,不如保持距離,各過各的,偶爾見面也能維持起碼的互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