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若烹小鮮

  明白「治大國若烹小鮮」這話的含意嗎?
  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白話的直譯是:治理大國的道理,如同煎煮一條小鮮魚。
  現在了解它的含意嗎?
  以前即使看了白話直譯,我還是不了解它的意思,直到學會做菜,再目睹民進黨最近施政,這才漸漸有了感覺。
  首先,這句話包含兩段──「治理大國的道理」,以及「如同煎煮一條小鮮魚」。
  「治理大國的道理」無需進一步解釋,因為我們都懂:我們小市民都不懂治國的大道理。
  那必然是「大道理」──既高深又複雜。
  也因此,我們小市民理所當然「不懂」。
  沒什麼好慚愧,不懂就是不懂。
  既然如此,怎麼會「如同煎煮一條小鮮魚」?
  煎煮小鮮魚有什麼祕訣?
  假如你常常下廚做菜,可能會有所體會。
  依據我常常下廚做菜的心得,煎煮小鮮魚的竅門大致如下:
  一、平底鍋大火加熱,倒入適量沙拉油,等油熱到起「油紋」,接著將擦乾水漬的鮮魚放入。
  二、不要蓋鍋蓋,不要翻動魚身,1分鐘以後轉中火,再視魚身「厚度」煎37分鐘。
  三、觀察魚身朝下的邊緣,出現焦黃的現象便可翻身,然後保持中火再煎37分鐘。
     


  概略說到這,每一步都有它的道理,我不多做解釋,畢竟這不是食譜教學。
  請回頭仔細看前面三個步驟,其實只有一個竅門,知道是什麼嗎?
  魚下鍋之後千萬不要翻動魚身,直到朝下的一面「煎熟」,接著才能翻面。
  新手幾乎都會忽視這個最基本的煎魚原則。
  他們求好心切,深怕魚煎焦了,因為朝鍋底的一面看不到。
  既然看不到,如何知道魚煎熟了或是沒熟?
  由於沒信心,所以一步不敢離開,兩眼緊緊盯著鍋子,隔個幾十秒就將魚翻面。
  翻來翻去的結果是什麼?
  十之八、九魚皮破裂、魚肉碎散。
   


  明白了吧?
  新手煎魚由於常常翻動魚身,因而很難將鮮魚煎得「一體成形、兩面金黃」。
  其實煎魚的重點只有一個:單一面煎熟以前完全不要理會它。
  這道理和治國又有什麼關係?
  領導者如同廚師。
  人民是小鮮魚。
  煎熟代表某事件到了成熟的時機。
  對治國而言,什麼是「某事件到了成熟的時機」?
  危機不得不處理、暴動不得不鎮壓、威脅不得不出兵……
  除此以外,統治的重點只有一個:盡量少擾民,盡可能讓人民自己過自己的。
  人民若能自己過自己的,從某個角度看不就是「安居樂業」?
  什麼是好政府?
  能夠讓人民安居樂業的就是好政府。
  也因此,好政府是在安居樂業的前提下,人民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
  反之,一個讓人民感覺「處處都存在」的政府,可能是一個好政府嗎?

  講到這,你能明白這主題為什麼和民進黨最近施政有關?
  民進黨上台之後,想必是求好心切,總之處處想表現。
  好比說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追繳不當黨產、一例一休、取消18%優惠利率、大砍軍公教退休俸、挺同、南進、前膽計畫……,每一項都是「政令一出立時掀起一片風浪」!
  
  曾經有一位朋友告訴我:台灣是所有華人統治區就適合人民生活的地點。
  我不明所以,追問為什麼?
  他只說了一個原因就把我說服了。
  哪一個原因?
  台灣政府是所有華人統治區,最沒權威的政府。
  這不就是治大國若烹小鮮?
  馬英九執政八年,大多數人民的感覺是無能、無作為。
  蔡英文上台至今不過一年,已深深讓人民感受到民進黨無遠弗屆的黨威、無與倫比的企圖心,以及浩瀚無涯的權力!
  或許民進黨此時應放慢腳步、收斂企圖心,認真想一想幾千年前《道德經》的金玉之言:治大國若烹小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