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一隻不可控的妖獸,一旦釋出,生靈塗炭。因而不管哪一個年代、哪一個領導人,當他動念發動戰爭,為了縮小戰爭的規模,理應依序思考以下三個因素:
1. 戰爭的目標是什麼?
2. 擬定的行動是朝戰爭目標「接近」或「遠離」?
3. 如果接近,可以考量採納;反之遠離,不管表面上看起來能夠達到什麼效益,全是惹事生非、畫蛇添足的敗筆。
很簡單的三個原則,重點在戰爭目標。戰爭目標要明確、濃縮、聚焦,如此才能集中力量、鎖定目標,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
以武統而言,戰爭目標不在血洗台灣,不為掠奪資源,更無意摧毀台灣的基礎建設,而是逼迫台北坐上談判桌,進而接受北京提出的一國兩制。
再簡單一句話,武統的戰爭目標是:逼迫台北接受一國兩制。
此處的「台北」不是台灣的民意,而是坐在台北市總統府開會的國安團隊。因而北京在決定發動武統,思考要採取什麼行動時,首須探討的問題是:台北國安團隊會屈服嗎?
「屈服」沒有絕對,必然因人、因事、因時,以及國際環境而不同。再以現階段軍事專家的研判,中共武統手段可能有「海空軍事威懾、遠距聯合火力打擊、奪取外島、海空封鎖、三棲登陸」等五種,這中間哪一項可能讓台北屈服?
昔日此類話題的辯論,由於立場不同、參考資料不足,經常流於各說各話。如今有了俄烏戰爭,現實世界清楚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武統不管採取什麼行動,可預見會衍生以下四種狀況:
1. 美國竭盡所能醜化、打壓中國,此也將加速推動在印太成立類似「小北約」的反中聯盟。
2. 在反中聯盟的支持下,想要台北屈服,可能難如登天。
3. 原本台北只是與華盛頓站在一起,一旦發動武統,台北勢必與華盛頓緊緊綁在一起。
4. 台北將密不透風地進行認知戰,除透過《國安法》加強對媒體與網路的監控,也必然會實施戒嚴以全力消滅統派勢力。
只要北京發動武統,不管採取前述五種行動中的哪一種,這四種狀況都會出現。倘若中共無法做到「首戰即決戰」,隨著時間流逝,任由這四種狀況發酵演變的結果,北京是距戰爭目標越來越近,或越來越遠?
想清楚了這個問題,會明白「海空軍事威懾、遠距聯合火力打擊、奪取外島、海空封鎖」都不會是武統的選項,因為它們耗時甚久;而在這段時間,四種狀況相互觸發所產生的效益,只會把戰爭目標越拉越遠。
撇開以上行動,不就只剩下三棲登陸?這也是為什麼「武統不動則已,動必直指台灣」的原因。
或是更正確地說:不動則已,動必直指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