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計劃前往中南美洲旅遊,幾個人開車自由行,負責規劃的是早年移民中南美洲的朋友。趁著他回國探親,大夥商量出遊細節,討論到一半,他突然提醒中南美洲治安不好,某些地區可能會碰上帶槍的盜匪。
聽到這,我脫口便問:「你可以找到槍嗎?」
他不以為然地說:「可以。可是,難道你想隨身帶把槍,碰到匪徒的時候跟他們硬拚?」
一語驚醒夢中人,我當場明白硬拚是錯誤的想法。
假設我拚贏了,打死或打傷匪徒,接下來要怎麼處理呢?
更別說拚輸,我被打傷或打死。
和匪徒硬拚,不管是輸或贏,我都是輸,這是下策。
什麼是上策?
斷絕匪徒行搶的念頭。
如何斷絕?
細說很複雜,但簡單講就是不要撩撥匪徒的貪念,好比錢財露白、身穿名牌衣服、手戴勞力士鑽表等。
假如匪徒很清楚犯罪得不到想要的財物,他還可能行搶嗎?
假如你是戰國時代的大將軍,領兵四十萬,奉命攻打守軍只有兩萬的城市。當大軍開拔到目的地,發現城外擁有三道「護城河+城牆」,請問你還會堅持使用武力硬攻嗎?
若是我,縱然手頭的兵力是敵方的二十倍,也會猶豫;因為硬攻不僅勝負難料,而且就算勝,也必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我會放棄硬攻,改採斷水、斷糧、勸降之類的心理戰。
前述觀念便是台灣防衛作戰的兩大基石,也就是:
一、 不要撩撥對岸,讓北京有武統的必要
為達此目的,政府應積極營造「和平統一」有望的氛圍。
有望才不會絕望。
絕望才可能採取激烈的手段。
至於「有望」與「氛圍」的定義非常模糊,運用之妙,存乎政府的外交手腕。
二、 建軍的重點在鞏固本島防衛作戰
正如同戰國時代的城市防衛作戰,重點在最後的破城!
無法破城,何來征服?
同樣的,台海若爆發戰爭,若未能登陸,哪來的統一?
本島防衛作戰的重點是什麼,個別看,難以界定;然若兩相比較,答案便呼之欲出。
例如1架F16可以購買120枚,射程超過200公里的天弓二型防空飛彈;潛艦國造第一艘原型艦的預算,可以建造100艘,分別可搭載2枚雄二或雄三的飛彈突擊艇。若台海爆發戰爭,敵機飛行員會畏懼1架F16,或120枚弓二飛彈?敵艦艦長會擔心一艘不知芳蹤的潛艦,或100艘難以偵測,總數高達200枚的攻船飛彈?
時代變了,台灣軍方已放棄反攻大陸、收復山河的神聖使命,也沒有攻城略地、征服異邦的雄心。單以本島防衛作戰而言,如何以有限的財力達到最高效益,設身處地想一想敵人的心境,答案還不明顯嗎?
台灣建軍的使命首在避戰。
一旦開戰,沒有前線後方之分的台灣都是輸。
避戰的關鍵,首須讓北京對和平統一有所期待,次為建立綿密的本島防衛系統,讓對岸清楚地明白即使能夠戰勝,必也將付出慘痛的代價!